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解决心脑血管病难题
2023-12-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新闻网讯 日前,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岐黄论坛”发布了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包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中医药临床疗效优势发挥、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突破三大类别15项成果。“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名列第一大类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的首位。
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在论坛开幕式中发布。
据悉,为发挥好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的示范作用,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公开征集、系统梳理、专家论证以及征求意见等环节,遴选出了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本次发布的成果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拓展中医药学科新领域,开创中医药研究新范式;二是聚焦中医药临床疗效优势,引领临床决策的变革;三是突破中医药发展瓶颈,攻克中药现代化技术难题。
首次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在理论、机制、临床方面有三大创新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独特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尊龙凯时教授在传承络病研究基础上,首次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并建立两大学科分支——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被路志正国医大师评价为“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首次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提出核心内容——营卫理论。提出“孙络—微血管”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微血管病变的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揭示心脑血管重大疾病治疗的关键机制是微血管保护,微血管保护的核心机制是内皮细胞保护。建立了临床辨证、诊断标准、用药规律,形成了一个系统理论指导临床,特别是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分别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突破,共有三大创新点。一是理论方面,国家973计划专家组评价:“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二是机制方面,该研究阐明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难治性疾病发病的共性机制是微血管病变,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则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三是临床方面,该项目利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解决了国际医学界重大难题——通心络胶囊解决了急性心梗无再流世界医学难题;参松养心胶囊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治疗提供了新药物,填补了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药物治疗空白;芪苈强心胶囊明显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称:本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该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深入研究,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取得重大突破
基于“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取得中医药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重大突破,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典范。
心血管疾病会呈链条式发展,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世界公认的高危因素,“三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出现急性心梗,随着疾病进一步加重出现心梗后心律失常,最后出现心力衰竭,最终死亡。整个链条因果相连、递进发展,并且心血管事件突发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阻抑心血管事件链刻不容缓。
基于此,“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围绕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在证治规律研究、循证医学评价、疗效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顺利通过了专家组验收。该项目提出“治本病,防未病”——防上游因素、治当前病变、控下游传变的系统干预新观点,揭示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病机传变特点和用药规律;利用现代实验技术,揭示了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病理环节的疗效机制及科学内涵;完成通络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急性心梗、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慢性心衰等5项遵循国际标准的循证研究,突破了心血管事件链单病种防治国际瓶颈难题,实现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的重大突破。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贾伟平、田金洲等教授组成的验收专家组给出验收意见:“组织管理规范,取得中医药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重大突破,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典范!”
其中,“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子课题“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研究共纳入中国124家医院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797例,开展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该研究论文《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CTS-AMI随机临床研究》,近日在影响因子为120.7分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国内外专家学者评价,该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
对于“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被列为第一大类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的首位,陈凯先院士评价说:“‘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既把理论的创新发展起来,又把临床的应用和新药的研究带动起来,开辟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微血管病变新领域,形成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新突破。”